埋進土裡 Photo Credit: 台灣東販 前往人煙稀少的山林挖洞埋屍。
武漢肺炎並不是最致命的疾病。《美聯社》引述蘇聯獨裁者史達林的話語,「一個人死亡是悲劇,一百萬人死亡是數據」。
Photo Credit:Reuters / 達志影像 非政府組織的志工望著巴西的武漢肺炎病歿者墳塚。印度疫情爆發較晚,但由於人口密度高、貧富和城鄉醫衛資源發展落差大,疫情擴散迅速,至今已逾607萬人感染、9萬5542人死亡。人們對於武漢肺炎造成的死亡數字可能已經麻痺,喬治敦大學全球衛生法教授葛斯汀(Lawrence Gostin)表示,武漢肺炎也許不是最致命的疾病,但它帶來的失業、貧困、絕望,以及因為醫療量能受限而造成的其他病故,會在人心中留下了最深的烙印。弱勢者最容易被犧牲,數字令人麻痺 疫情最早出現的源頭中國武漢,已經脫離國際媒體版面很久了。《華盛頓郵報》報導,以此速度,印度的感染人數下月就會超越美國。
《美聯社》指出,這比宗教聖地耶路撒冷的居住人口還要多,是南亞海嘯罹難者的4倍。而今美國近715萬人感染武漢肺炎,逾20萬人死亡,佔全球病歿數的五分之一。根據這項聲明,這些帳號針對東南亞用戶,以中文、菲語和英語傳播關於北京當局在南海利益、香港、支持杜特蒂、支持杜特蒂長女薩拉(Sara Duterte- Carpio)角逐2022年菲國總統大選、批判新聞網站Rappler和讚美或批評中國等內容。
對此,菲國總統杜特蒂說,如果臉書「不能幫助我們」,「允許你繼續(營運)意義何在」? 臉書(Facebook)是菲律賓人最廣泛使用的社群媒體。現在如果政府不能支持或倡導有益人民的事,你在我的國家有何意義?」 他表示:「臉書你知道,叛亂行動是為了顛覆政府。值得注意的是,菲國參謀總長加拜(Gilbert Gapay)23日與臉書馬尼拉辦公室主管會面,希望臉書恢復包括兒童剝削防治、未成年人販運和打擊恐怖主義等倡議團體帳號運作。杜特蒂說:「聽我說,臉書,我們允許你在這裡營運,希望你也能幫助我們。
」 Rappler報導,針對臉書聲明,菲國軍警單位否認這些帳號跟他們的關連性菲律賓國家警署表示,臉書所指的所有評論和意見都未經授權,「與菲律賓國家警署無關」。
你不能攔阻或阻止我擁護政府的目標」。強調,臉書「不能為我的政府制定政策。對此,菲國總統杜特蒂說,如果臉書「不能幫助我們」,「允許你繼續(營運)意義何在」? 臉書(Facebook)是菲律賓人最廣泛使用的社群媒體。菲律賓武裝部隊(AFP)聲明則說,軍方所有帳號都未被臉書關閉或移除,「它們全部在線運行中」。
(中央社)臉書日前移除誤導菲律賓用戶的212個假帳號,其中57個帳號可追溯到菲國軍警人員。另一個被移除的帳號群源自菲律賓,目標為菲國用戶,包括57個臉書帳號、31個頁面和20個Instagram帳號。」 Rappler報導,針對臉書聲明,菲國軍警單位否認這些帳號跟他們的關連性。根據這項聲明,這些帳號針對東南亞用戶,以中文、菲語和英語傳播關於北京當局在南海利益、香港、支持杜特蒂、支持杜特蒂長女薩拉(Sara Duterte- Carpio)角逐2022年菲國總統大選、批判新聞網站Rappler和讚美或批評中國等內容。
值得注意的是,菲國參謀總長加拜(Gilbert Gapay)23日與臉書馬尼拉辦公室主管會面,希望臉書恢復包括兒童剝削防治、未成年人販運和打擊恐怖主義等倡議團體帳號運作。葛萊徹說:「儘管這項活動幕後人士試圖掩飾他們的身分,我們的調查發現(這些帳號)與菲律賓軍警相關。
杜特蒂(Rodrigo Duterte)在臉書的高支持度幫助他在2016年總統大選勝出。杜特蒂說:「聽我說,臉書,我們允許你在這裡營運,希望你也能幫助我們。
如果你不能幫助我們,允許你繼續(營運)意義何在?」 Photo Credit:AP/達志影像 圖為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在9月28日,進行防疫工作會議。他表示,與菲國軍警相關的臉書帳號用意是向民眾宣導菲律賓共產黨、菲共游擊隊「新人民軍」(NPA)及菲共政治支翼「國家民主陣線」(NDF)帶來的威脅。聲明中說,臉書已移除源自中國福建省的155個臉書帳號、11個頁面、9個群組和6個Instagram帳號,它們違反臉書禁止外國或政府干預的政策,意即這些帳號和頁面代表外國或政府實體從事「協同性造假行為」。現在如果政府不能支持或倡導有益人民的事,你在我的國家有何意義?」 他表示:「臉書你知道,叛亂行動是為了顛覆政府」 穩定的力量,持續傳輸到每一個角落 2020年是大亞集團陪伴台灣的第65年,也是他們開始與大眾對話的「品牌溝通元年」,從微電影「穩定的力量—時代篇」,以歷史宏觀的角度,細數大亞電纜從成立以來,與台灣一起走過每一個重要的時刻。但沈尚弘董事長仍鼓起勇氣,選擇做出全新的嘗試,因為他想用自身實際的行動,來作為公司同仁的榜樣:「在我們公司的經營理念中,其中一點就是『創新求變』,如果連身為董事長都不願意接受新創意,有任何創新的提議自己第一個就退縮,那這些理念就只是口號而已。
雖然不是到什麼豪華大餐館,只是在廟前大榕樹下吃著各式各樣的小吃,但是對我來說,這是非常快樂的時光,也是很甜美的回憶」。就像一般民眾不會意識到電線電纜的存在,只要求供電穩定、不要斷電就好。
唯一能打動人心的,是濃厚的情感與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,就像沈尚弘董事長說:「大亞所出產、販售的並不是電線電纜,而是提供社會大眾一股穩定且可靠的力量」。巧妙的是沈尚弘董事長在看完影片後,進一步提出台語版建議,讓影片更能傳遞大亞電纜從台南發跡的品牌精神。
無論是要拍攝微電影,或是邀請藝術家以電線電纜纜芯,來創作展覽藝術品,對大亞集團來說,都是未曾嘗試過的挑戰,也代表著可能有一定的風險。從小在台南長大的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,回憶起童年時說:「小時候每當爸爸去台北出差,晚上媽媽就會帶著我跟弟弟一起到火車站接爸爸回家。
直到長大後到台北讀書,才知道原來爸爸也知道我們的期待,每次都會特意繞路去買伴手禮物給我們。Photo Credit: 奧美提供 因為「理所當然」所以難以察覺 就像空氣、陽光和水,「能源」也是維繫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事,但是它「理所當然」的存在,以至於我們習以為常、幾乎無法察覺。直到現在,我都還記得,爸爸會搭9點18分抵達台南的莒光號列車。這一連串的活動,不只要傳遞大亞集團在民生社會背後的穩定貢獻,更想讓大亞同仁們感受到身為大亞一份子的驕傲,畢竟台灣每一個重要時刻,大亞都在,不只大亞是台灣穩定的力量,而員工們也是大亞穩定的力量。
但是在2020年的年初,一部由企業所製播的網路微電影,串起了65年來的台灣記憶,也串起了三個世代的社會情感,創下近二百萬的點閱率,並廣泛引起討論的風潮。當民眾完成報到後,進入到全黑的展場環境,循著光線的指引,搭配上耳機裡動人的旁白,那些用電線電纜纜芯所完成的作品,就是我們日常中的場景,如:路邊的粥攤、疾馳的列車、信仰的廟宇…等,最後登場的是展覽中心位子的一棵大樹,如果這時你抬起頭來看,可以看到每座作品的電線電纜纜芯都彼此牽連在一起,就像兒時廟埕的那棵大樹,以及樹下牽絆我們回憶的每個角落。
文:方嘉鈴|攝影:林辰鍵 引言 這年代的年輕讀者,可能對「八七水災」十分陌生,對「中美斷交」、「十大建設」,甚至是「921大地震」與「SARS」等重大的台灣歷史事件,很可能也只剩下一個模模糊糊的印象。所以在這次一系列的品牌溝通計畫中,面對奧美團隊的創新提案,大亞集團製造業的豐厚經驗全派不上用場,主導計畫執行的沈尚弘董事長清楚知道,想要創新就不能打安全牌,他說:「如果想測試某件事是不是一個創新的概念,就看你提出來後,有沒有人反對,只要大家因為沒有經驗而產生疑慮,這個提案可能就有點創新了(笑)」。
」 「童年的週日晚上,是我最幸福的家庭日,那時爸爸會帶著全家一起出去吃飯。這些溫柔而穩定的力量,正因為太過「理所當然」,所以很難被察覺。
而且就算這次的嘗試失敗了,頂多就是讓大家笑笑就算了,至少同仁們會知道,『創新』的理念絕不是嘴巴說說而已。他們打破製造業與科技業的傳統,要從情感面向社會傳遞「穩定的力量」。雖然這個時間對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實在是太晚了,但每次爸爸回來總會帶一盒煎餅給我們,然後抱抱我們,所以對於這個等待,總是讓我們好期待。到續集「穩定的力量—日常篇」,描述這些看似微不足道,卻讓人充滿力量的日常。
也像爸爸、媽媽之於家庭一般,他們總是理所當然的扛起一切責任、默默付出,再怎麼辛苦,我們常常也不以為意。Photo Credit: 點讀華山提供 理念是「做」出來不是「說」出來的 要以「情感面」來跟大眾對話,對於「製造業」來說是相對比較困難的,畢竟做實事的人,對於情感表達比較不拿手
從小在台南長大的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,回憶起童年時說:「小時候每當爸爸去台北出差,晚上媽媽就會帶著我跟弟弟一起到火車站接爸爸回家。Photo Credit: 點讀華山提供 理念是「做」出來不是「說」出來的 要以「情感面」來跟大眾對話,對於「製造業」來說是相對比較困難的,畢竟做實事的人,對於情感表達比較不拿手。
雖然這個時間對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實在是太晚了,但每次爸爸回來總會帶一盒煎餅給我們,然後抱抱我們,所以對於這個等待,總是讓我們好期待。無論是要拍攝微電影,或是邀請藝術家以電線電纜纜芯,來創作展覽藝術品,對大亞集團來說,都是未曾嘗試過的挑戰,也代表著可能有一定的風險。